工控網首頁
>

應用設計

>

串口通訊在CCD相機系統中的應用

串口通訊在CCD相機系統中的應用

2010/5/5 15:40:00
      1引言

  CCD相機系統在運行過程中,有許多來自工作現場的數據需要實時采集,處理和記錄。以便上級管理系統及時掌握相機的工作狀態。并且上級管理系統需要實時調整相機參數,并發出相應的指令,使得相機采集到的圖像像質更好。

  MCS-51單片機內部含有一個可編程全雙工串行通信接口,該接口電路不僅能同時進行數據的發送和接收,也可作為一個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。MCS-51單片機串行口的結構由串行口控制寄存器、發送和接收電路等三部分組成。

  串行通信是一種能把二進制數據按位傳送的通信,故它所需傳輸線條數極少,特別適用于分級、分層和分布式控制系統以及遠程通信之中[1]。根據實際使用的需要,CCD相機系統與上級管理系統之間的通訊由單片機串口來完成。本文對該系統中的串行通信系統加以介紹。

  2系統串行通訊體系

  按照串行數據的同步方式,串行通信可以分為同步通信和異步通信兩類。本系統采用同步通信方式。數據的輸入和輸出接口有各自的時鐘來控制,這兩個時鐘源彼此獨立,互不同步[1]。

  由于CCD相機系統的數據輸入和數據輸出不會在同一時刻進行,本系統的串行通訊體系結構包含以下幾個部分:單片機小系統,串行數據輸入模塊,串行數據輸出模塊。其中單片機小系統結構簡單,性能成熟,在這里不再贅述。現就串口輸入、串口輸出模塊做出說明:

  2.1串行數據輸入模塊

  相機參數的注入由上級管理系統負責,CCD相機系統通過數據總線將參數直接讀入相機系統中的單片機小系統。

  數據輸入門控信號通過單片機P1口連接。當上級管理系統欲向CCD相機系統注入調整參數指令時,先使門控信號有效,單片機系統即準備好接收數據;然后在時鐘信號的配合下,一位一位地讀入數據,并通過數據總線將并行數據讀入單片機。

  2.2串行數據輸出模塊

  在每個間隔時間到來時,CCD相機系統向上級數據管理系統送出相機系統的參數,以備檢查相機系統的狀態是否正常。電路設計如圖1。在方式0下,串行數據輸出電路通過幾個串入并出的移位寄存器,由MCS-51單片機的RxD線串行輸出數據,并從移位寄存器的最高位串行輸出。



  3系統的串口通訊協議

  3.1系統串口通訊協議特點

  由于傳輸距離和可靠性的要求,該通訊協議具備如下特點[2]:

(1)采用一對一的通訊方式,無握手過程。通訊中,上級管理系統為主站,CCD相機系統為從站;
(2) 為了有效地識別相機參數。針對各項指令參數設定了各自的命令代碼,但幀長度保持不變。
(3)由于校驗編碼是差錯檢測的核心,對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非常重要,且奇偶校驗方式簡單可行,故采用奇偶校驗方式保證數據傳送的準確性;

  4系統串口通訊軟件實現

  4.1通訊協議格式說明

  以下對本系統的具體通訊協議格式進行說明。該協議的數據包結構大體如下所示:


  (1)幀頭

  為了準確發送和接收串口數據.將幀頭設定為OxAA(10101010)。

  (2)命令代碼

  在本系統的通訊協議中,針對各項指令參數設定了各自的命令代碼,這里不作具體描述。
(3)數據代碼

  數據代碼緊跟在命令代碼之后,用戶可根據情況取5位、6位、7位或8位、低位在前高位在后。

  (4)奇偶校驗位

  奇偶校驗這一字節是按照通常的通訊協議標準來計算的。即:一幀數據除幀頭外其它字節的累加和[3-4]。

  4.2串口通訊的波特率

  波特率是每秒鐘傳送二進制數碼的位數,單位是bps(bit per second),即位/秒。波特率是串行通信的重要指標,用于表征數據傳輸的速度。波特率越高,數據傳輸速度越快。

  通信的數據傳輸速率較高,通常可達56000bps或更高。但同步通信的缺點是要求發送時鐘和接收時鐘保持嚴格同步。

  4.3串口通訊軟件流程圖

  在充分了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,首先確定系統結構,進而確定軟件開發平臺和工具,采用自頂向下、逐步求精的設計方法劃分軟件的功能模塊和功能單元,可提高軟件開發的效率。

本系統使用串口的方式0,用匯編語言編程。軟件流程圖(只包含串口通訊子程序)如圖2所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5結束語

  用匯編語言進行編程是實現串口通訊的一種較可靠的方式。本通訊模塊設計了具有自身特點的串口通訊協議,有效解決了數據管理系統與CCD相機系統間的通訊問題。已經成功應用于某CCD相機系統。本設計對其他類型的串行通訊體系有一定的推廣和應用價值。

  本文作者創新點:利用單片機串口,設計成串入并出的數據輸入口和串入串出的數據輸出口,硬件結構簡單,性能可靠;使用在通訊中較少使用的串口方式0進行通訊設計。

  參考文獻

        1 胡漢才。單片機原理及其接口技術,清華大學出版社,1995:311~316。 
        2 陳力平,徐冠捷。基于單片機的串口擴展器,微計算機信息,2006,22(3-2):1~3。
        3 陳輝。海上移動視頻監控通信系統的設計和應用。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,2005,26(4):1~3。 
        4 賈中青,王學軍,張曉東等。可編程控制器與PC機的通訊技術。工程技術應用,2005,18(4):1~4。

投訴建議

提交

查看更多評論
其他資訊

查看更多

超越傳統直覺,MATLAB/Simulink助力重型機械的智能化轉型

新大陸自動識別精彩亮相2024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

派拓網絡被Forrester評為XDR領域領導者

智能工控,存儲強基 | 海康威視帶來精彩主題演講

展會|Lubeworks路博流體供料系統精彩亮相AMTS展會